必赢net.95

      400-0454-668

      这十年,看科技创新力量磅礴

      2022-06-09 08:05:49

        这十年,“祝融”探火、“嫦娥”奔月 、“天和”遨游星辰……


        这十年,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高被引论文数排名世界第二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2位……


        一连串耀眼的成果和数据,勾勒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介绍有关情况 。


        实力 :中国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


        [数说]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接近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突破]探月工程 、火星探测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等顺利实施,悟空、墨子 、慧眼等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 、增材制造 、激光制造等技术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居世界;超级计算 、大数据 、区块链 、智能技术等加快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移动支付、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技术深刻改变生活方式 。


        解读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动力 ,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立足中国特色 ,着眼全球发展大势,把握阶段性特征,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谋篇布局 。在目标上,必赢net.95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在摆位上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战略上,必赢net.95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路径上 ,必赢net.9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 、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底气: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持续涌现


        [数说]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占R&D经费比例预计为6.09%,达到历史高值。2021年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 ,排名世界第2位 ,是2012年的5.4倍。


        [突破]我国在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在量子信息 、干细胞 、脑科学等方向实现重大突破 ;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首次实现原子级石墨稀可控折叠 ,研发出世界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 。铁基高温超导 、纳米限域催化、量子计算原型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 ,引领我国的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纳米材料 、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进入世界方阵 。


        解读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科院已经连续9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的首位。十年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坚守使命定位 ,践行“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科研机构”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 、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 ,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近十年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 ,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努力让机构 、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要素充分活跃起来 ,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深刻认识到深化科学基金改革,不断提升资助效益,是必赢net.95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为此,必赢net.95坚持科学性是根本、公正性是生命的理念,确立了以“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的新时代科学基金治理体系”为目标,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  、优化学科布局”三项任务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方案。通过近五年的持续努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科研人员选题质量显著提升,“杰青”项目每年资助量由200项增加到315项,“优青”项目由400项增加到630项,青年项目过去4年间共资助7.5万项 ,一大批年轻人在项目的支持下进入了基础研究领域。


        速度 :工程科技进步大 、实力提高快


        [数说]中国工程院的旗舰期刊Engineering在全球近百种高水平工程综合性期刊中排名位;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01万亿元,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提高到29.31% ,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位居首位。


        [突破]特高压输电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速列车投入运行……一系列重大工程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形成 ;“深海一号”钻井平台研制成功并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进入1500米超深水时代 ;中国高铁、中国大坝 、中国桥梁、中国港口成为世界响亮的“中国名片”。


        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可以说,这十年是我国工程科技进步大、科技实力提高快的十年。由中国科技铸就的大国工程 ,发挥了中国独特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同时 ,在助力突破重大科技攻关方面,不管是中国制造、未来车、数据港 ,还是产业链供应 、5G、北斗导航、新能源、先进核能、特高压等,都有必赢net.95工程院院士们的身影。在保障粮食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力支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氛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大幅提升


        [数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 ,提升到2020年的10.56% 。


        [突破]我国实体科技馆从2012年的118座,增长到目前的408座。流动科技馆累计巡展4944站,科普大篷车行程里程超过5000万公里 ,农村中学科技馆累计建设1112所,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用户达1500多万 ,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线下公众超过8.5亿人次。


        解读


        中国科协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张玉卓:过去十年,得益于科学普及的推广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大幅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科学普及的组织力不断提高 。必赢net.95构建了一个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市域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作为阵地,以科技志愿服务为手段的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打造“六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科普品牌“科普中国”平台资源总量超53TB,各类传播渠道达715家,传播量416亿人次 ,目前已成为国内权威的科普平台。同时,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迅速,国际合作持续深化。(记者 杨舒)


        转自 :光明日报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