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net.95

      400-0454-668

      复苏向好 拔节起势 乘势而上合力破解“三重压力”稳经济大盘

      2022-06-20 14:57:28

        进入6月,伴随气温升高的还有中国经济的热度。


        工业生产由降转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 ,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加快 ,金融数据超预期……近日相继出炉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力破疫情冲击,正在恢复向好 。


        就在一两个月前,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阴云还在笼罩着中国经济。站在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 ,面对“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变化”的复杂局面,“疫情要防住 、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 。”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打好动态清零硬仗,推动经济快速恢复重振。


        风物长宜放眼量 。疫情带来的短期困难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亿万市场主体将重振信心 ,中国经济将继续积蓄复苏力量 ,拔节起势,向着更远大更光明的前景前行。


        观势谋局 推动复苏力量不断积蓄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9%提升至0.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


        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加快9.5个百分点;


        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0.2个百分点……


        5月经济数据显示,和上月相比,我国经济主要指标(同比)边际改善 ,呈现恢复向好势头。


        从5月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到前5月增近两成的吸收外资数据,再到物流业景气指数、PMI指数、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一系列数据都在显示,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循环逐渐畅通,弱化的市场预期正在得到扭转。


        “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 ,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经济出现了反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


        年中临近,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中国经济释放恢复信号。”路透社如此评价5月份中国经济表现。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 ,受到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经济指标转弱,交通运输、消费、旅游等数据均出现大幅度下滑 。中国经济再度迎来新的考验。


        越是困难时刻 ,越考验定力和决心。面对各种复杂因素,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不确定中注入的确定因素。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 ,不断调整和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另一方面,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准识变、科学应变,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 ,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察形辨势、举旗定向——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等 ,高层会议密集研判经济形势,正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问题,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释放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强信号 。


        保持定力、积极应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 ,推动复工复产、稳产达产 ;减税退税  、减租、缓缴税费等一揽子纾困政策及时出台落地,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潜力,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等方面接连推出一批务实举措,驱动经济运行平稳不失速。


        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国务院出台六方面33项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 。中央地方形成合力 ,各地区各部门增强紧迫感 ,新举措“尽数出动”。多部委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针对经济遭遇的超预期因素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 ,并要求尽快实施、尽早完成 ,政策力度大 、实施决心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管理中并不多见。这是应对当前经济‘非常’困难时期的‘非常’之举 ,也反映了稳经济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间 。必赢net.95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注重根据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 ,为宏观政策留下了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许英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通关破卡 破解堵点稳住经济大盘


        抓住主要矛盾 、解决主要问题 。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一个“稳”字成为“三重压力”下破题的题眼。


        ——稳住市场主体,真金白银纾困有力有效。


        随着“叮”的一声短信提示音 ,一笔20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到达山东金晶匹兹堡汽车玻璃有限公司的账户 。“增值税留抵退税真是解了必赢net.95公司燃眉之急,公司的流动资金得以补充,更加坚定了必赢net.95立足国际市场,加快产品研发的信心。”山东金晶匹兹堡汽车玻璃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常继全在收到留抵退税款后告诉记者。


        “人社部门给予的各项政策支持源源不断,惠企扶持力度特别大。”敏华家具(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黄雪峰说,就业见习基地补贴 、吸纳农民工补贴 、社保减免等补贴政策 ,企业都真金白银享受到了。今年企业新招聘了200多人 ,实现了不裁员、无降薪,工资准时发放 。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 、严峻性、不确定性加剧 ,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多 、压力加大,助企纾困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税务总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 ,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 。


        ——稳住经济大盘,中央地方形成一股合力。


        5月的后一天,由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磅出炉 。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 、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六方面33项措施彰显稳经济力度 。


        6月的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 ,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 。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要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 ,注重区间调控 ,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 ,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天津稳经济“35条” 、浙江稳经济“38条”、江西稳经济“43条”、福建稳经济“48条”……5月底以来,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能用尽用、能出尽出 、速享尽享 。


        不仅“稳”还要“进” ,不仅着眼当下 ,还放眼长远。


        堵点逐渐打通——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堵点政策成效有所显现,5月份反映物流运输不畅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8.0个百分点  。


        重大项目成果连连——6月16日10时53分 ,满载乘客的5818次列车从新疆和田站驶出,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国在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完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后一块拼图”,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建成。


        改革攻坚不止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加快建设规范 、公平竞争 、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 ,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分析经济形势要抓住主要矛盾 。当前的中国经济,既有短期问题,也有长期问题。”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尽快缓解疫情冲击,尽量平衡防疫和经济社会运行,是短期问题 。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着力提升经济体系活力 ,重振微观主体信心,是长期问题。


        拔节起势 坚定信心巩固恢复态势


        日前 ,地处江西瑞昌市经开区的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生产“不断线”,物流“不断流”,呈现产销两旺态势。此前受疫情影响,公司面临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等难题。有关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 ,为企业发放惠企资金100多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健说,近期公司准备再招聘一批人 。


        企业发展的信心离不开政策发力的支撑 。眼下,政策工具箱已经渐次打开,宏观政策多管齐下,给实体经济注入“强心剂”。


        “能出台的政策应出尽出 ,已出台的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让政策应享尽享 。相关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信心,进而稳定经济基本盘和发展大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晓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


        伴随形势好转,企业信心不断累积,生产经营预期正在向好。


        今年前4个月,江铃集团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435台 ,同比增长超300%。“五一”假期,公司不停工、不停产,马力全开赶订单。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明判断,短期来看 ,尽管有生产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向好的趋势没变,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同步回升 ,分别为49.6%、47.8%和48.4%,明显高于上月2.2、5.9和5.7个百分点。


        既要提振企业信心,也要改善消费者预期。


        在坚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 ,更加注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支持中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 。


        收入端、需求端共同发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当前,多地继续大规模发放消费券 ,覆盖汽车、数码家电、百货商超等重点领域。


        ……


        站在年中时点,展望全年 ,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不小困难:放眼全球,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纵观国内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突出。


        既要重视当下困难,也要坚定发展信心 。对于短期的冲击波动,对症下药、纾困解难 ;对于中长期的潜力释放 ,强基健体、固本培元。在复杂深刻形势变化中保持清醒 ,善于在变局中抓住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就能冲出迷雾 、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处一隅而察大局、守一方而观大势。正如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所言 : “中国经济又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面临的依然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 ,只要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就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记者 宋振远 班娟娟 余贤红 潘晔)


        转自:经济参考报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