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net.95

      400-0454-668

      上半年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

      2022-07-22 16:14:47

        工业经济在4月份出现负增长之后 ,5月份实现由负转正 ,6月份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7月1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 ,传递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 ,今年上半年,工信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应对上半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有力扭转了工业经济指标一度下滑的势头 ,工业经济呈现出明显的恢复增长态势,充分发挥了宏观经济“压舱石”作用。


        主要指标呈现四方面亮点


        田玉龙介绍 ,上半年工业经济呈现出以下亮点:一是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来看 ,二季度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8%,比2021年增加1.4个百分点 ;二是从投资贡献来看 ,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7.4%,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3.2个百分点 ,拉动作用明显 ;三是工业出口迅速由降转升 ,实现两位数增长。四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回升,特别是6月份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 ,装备制造业发力比较大 ,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作用逐步体现 。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会改变,而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田玉龙表示 ,当前内外部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全球经济放缓 、通胀高企,不可避免对贸易需求、全球供应链稳定 、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影响,因此下半年我国面对的经济压力较大 ,环境也比较复杂。


        下一步 ,工信部坚持稳字当头,把提振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具体来看 ,一是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特别是提振工业经济的系列政策要加快落地落实 ,支持各地政策措施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 ;二是引导扩大投资消费需求 ;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四是加大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特别是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综合督查,使政策落地 。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于上半年工业经济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表示,产业链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筋骨和血脉。3月份以来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一度面临不少堵点卡点 ,导致部分工业企业停工停产。工信部把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工业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具体来看,一是聚焦重点区域,全力打通堵点卡点 ;二是聚焦重点企业 ,建立实施“白名单”制度;三是聚焦重点行业,促进上下游对接服务。搭建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建立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小于3天的“红灯”预警机制 、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协调机制等,逐一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原材料供应 、员工返岗、物流运输等问题 。


        数据显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诉求5.4万余个,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包括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在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已实现平稳生产,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产业链稳定是国内生产活动恢复和内循环畅通的基础,经济活动恢复带动就业和消费加快回暖 。同时,生产供给恢复有助于保持物价整体平稳 ,产业链稳定对稳定经济大盘和稳定物价有着重要意义 。


        “在各地区 、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产业链供应链日益畅通,工业经济迅速扭转了下滑态势 ,实现了恢复增长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的产能也全面恢复 。”陶青称 。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 ,产业链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趋完善 ,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型,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大多数传统工业制造业,我国已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部分新兴领域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健全 ,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同时 ,我国产业链水平仍面临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等因素制约。


        周茂华表示,在全球经济与产业链稳定性受到挑战的背景下 ,国内需要推动产业链恢复,聚焦补链强链,激发创新活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元器件等 ,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转自:证券日报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