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net.95

      400-0454-668

      消费成拉动经济增长主力——促进服务消费大有可为

      2023-05-11 16:47:50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发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增强 。一季度 ,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成为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 。在恢复和扩大消费过程中 ,文旅业是有力有效的抓手,进一步促进文旅等服务消费大有可为。


        综合带动能力强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 。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双双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 ,票房收入15.19亿元 ,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


        文旅市场今年跑出复苏“加速度”,从春节开始一直保持高开稳走、加速回暖态势,游客满意度 、企业获得感、行业信心等指标不断走高。


        经济的整体性好转 、促消费政策的接连出台、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为居民收入和消费稳步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释放了人们长期积累的消费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业包括吃、住、行 、游、购、娱,综合带动能力强 ,旅游市场的复苏回暖也带动了交通业 、酒店业、商业、餐饮业等迅速恢复 。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止于消费。数据显示,今年初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已进入活跃状态,旅游景区投资 、旅游目的地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也进入活跃期 ,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恢复和发展。今年以来,旅游业的就业情况也开始好转。


        文化市场热闹起来。待执行项目和新增加项目叠加 ,让今年的演出项目尤为密集,各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数剧场上半年档期已满 。自二季度起,大型演唱会 、音乐节项目也进入密集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 ,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 ,显示出该类演出项目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强大的带动能力。


        迭代升级创新多


        消费的快速复苏离不开政策的频频发力 。去年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其中多处对文旅消费作出相关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 ,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


        文化和旅游的带动作用明显,各地纷纷将促进文旅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在出台优惠政策的同时,优化服务打动消费者,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获得感。近火“出圈”的山东淄博 ,为吸引游客到访,持续保持热度,推出烧烤专列、免费停车等便利措施。假日期间 ,苏州、郑州、上海 、北京、成都 、重庆等热门城市为留住游客也各显身手 ,推出打卡点配置充电宝 、轨道交通延时收班、行李储存柜、志愿者服务亭等温馨服务 ,让游客充分感受假日出行的美好和城市待客的温度。“不断迭代升级的文旅新玩法,持续激发着消费新活力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陈楠说。


        戴斌表示,拉动文旅消费,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加强市场治理。“当前不合理低价游、价格不透明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会影响消费体验。”他表示,市场监管 、价格管理、社会治安等部门对游客和居民的消费权益要给予同等力度的保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地要重点关注景区度假区之外的餐饮服务 ,以及重点地区旅行社组织的购物、娱乐和自费项目等环节 。


        政府企业双向发力


        恢复和扩大消费 ,需要政府和企业双向发力 。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公共服务 、改善消费环境;企业要加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助力消费升级 。


        “场次密集 、品类多样的演出产品丰富了百姓的假日文化生活,也成为拉动地方消费的有力手段。”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表示,在演出市场全面复苏的过程中,行业应保持清醒认识,演出机构要持续推出作品,丰富演出产品供给;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品影响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拓展演出业态 ,扩大市场规模。“以更强大的吸引力、更丰富的表现力、更充分的体验感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和各类演艺空间 。”潘燕说 。


        “大众旅游的消费主体中既有中等收入群体 ,也有普通的工薪阶层 ,值得关注的是 ,农村居民不再只是旅游接待者,他们开始以旅游者的身份登上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舞台。旅游的需求开始分类,消费开始分层。”戴斌认为,旅游业要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扩大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更加的市场方式和行政手段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与农业 、工业 、科技、教育 、艺术等广泛融合,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进一步加强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需要抓住文旅融合这把钥匙,开启更多消费新场景,丰富更多消费新体验。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用传统文化塑造旅游 ,打造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景点 ,并凭借“盛唐密盒”等走红网络,就证明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记者 张雪)


        转自:经济日报

        XML地图